论坛动态

主题报告——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孟庆国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6-10-28


“应用技术大学要想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必须转变观念。转型是一种形式,根本目标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孟庆国



我们应用技术大学要想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就必须转变观念。我们国务院的文件规定,叫做部分本科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那么转型是一种形式,根本目标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转型主要是哪些学校呢,实际上应用人才的培养在中国不是新鲜事,从50年代院系调整,我们就开始有以北京八大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学校出现了,就是行业办学。那么到现在,中央又是国务院又重提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那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主要是指文革后,特别是98年以后新升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告诉这些学校,这类主体不要再攀高求大,而是要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这类院校经过三年多思想讨论人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在这类学校里面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转型没有问题,所以怎么转,转什么,方法、途径、手段可能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这个会,这个讨论会非常重要,我们的德国同行们,我们德国的教授、校长会给我们带来德国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参考、借鉴。但是我想说大家不要忘了,德国现在形成的这一套体系是生自或者是产生于德国的整个教育系统,再扩大是德国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支撑下,如果你单纯的把人家的好拿出来,简单移植到中国来,到我们这些学校来我想可能会遇到困难,甚至是大困难。所以我们要向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什么,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的123蚂蚁搬家,而应该是学习要义,学习宗旨。那么最终都是要落实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说到底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可能是要有一个最大的改革,但是要想真正的解决好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我们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建应用型本科的学校,首先要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形势。要想认清自己面临的形势,我觉得要做到“几看”。首先我们这个学校要向后看,怎么叫向后看,就是看我们以往一直到现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应用技术类型的学校有哪些,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应用技术类型的大学不是现在才有,但是现有的那些应用技术大学,老牌的,他们培养的人是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我们的对象是不是他们,我们是不是向他们学,学得了吗?包括我们德国同行,远的不说,举一个极端的例子,现在咱们在四川的这些老牌的应用型大学,比如说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一个应用型大学,工科为主。但是重大培养的人是什么样的应用人才,大家考虑了没有,我们这些学校转型是不是简单的向重大学。我觉得很难学到,第一重大培养了应用人才恐怕都是行业产业里顶尖的应用人才,应用人才也是分层次的,它是为主要是为国家、区域培养那些拔尖的应用型人才,领军的应用型人才,这个是核心。而且我们向它学,有一个问题学不了,我们各自所在的本科学校,现在要想培养的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现在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校生本科都超过1万、1.5万,甚至有的超过2万。我们经费是多少,3亿、2亿、5亿,重庆这样的大学,清华一年是一百大几十亿,你说你跟它能比吗,重大有几十亿,它也培养了人才,你是个位数,它是两位数,它也培养人才,你也培养人才,而且人家长期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和产业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种交融的关系,我们刚开始。所以你学那个,那是你的榜样吗,我认为那不是,起码现在不是,未来一段时间也不是。所以你要看准自己是谁,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这叫向后看。

还有第二个要向前看,你的形势。向前看看什么,看你这所学校所在的区域、地方、行业、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你的这个定位也绝对不要盲目高端。我记得看我们这个最近咱们大家在学长征重温长征的历史。我在看长征这段故事的时候,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就是说毛主席指挥打仗和李德、博古指挥打仗差异在哪儿,最大的差异是毛泽东打仗是有什么家当打什么仗而不是盲目的定一个目标去打仗。换句话说我有什么能力做什么事儿,我理解就是要蹦起来摘苹果,绝不是看不着,所以这个是核心问题。所以你向前看的需求应该是你这个学校,你这个学校的专业,你这个学校的条件经过努力以后,可以做到的,这个需求你应该看到。还有一个就是你这个学校现在已经正在做的并且是当地行业产业或者是经济社会服务,你已经正在做的。比如说我们师范学校,我们幼教、小教你正在做的这些教育,那些专业已经满足了或者说和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互动的良好的关系,你让它转型干什么,你就是把这件事儿做好做优做强,变成你的传统优势,这是你该做的,而不是转型转掉。就是要坚持毛泽东路线,坚持小平的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我觉得这是核心要义,这是向前看。

再接下来要向内看,我觉得向前看、向后看是知自己的形势,向后看就是看自己的学校,知道自己的优势、特点、资源是什么,今后可以获取的资源是哪些,把握自己的长项,把握自己的短项,把握自己可以争取的资源以后,把我们主观客观的优劣做到清晰,做到知己。看看我们哪些是潜在的资源,哪些是现有的资源,软资源、硬资源都要清楚,盘点清楚。

再接下来就是向上看,向上看就是看标杆的学校,看我们前面的学校,要实现我们的追赶。当然向上看的时候可能有些学校已经不是向上看了,比如我前不久去了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成立了一个什么学院呢,叫发际学院,假发,在它这个地区它这个发际学院就成了他这个发际产业的支柱,它这个地区的产业的产值占了中国发际产值的一半,中国的发际产业的产值占了世界发际产业的20%,它围绕这个发际产业成了了一个发际学院,就好比刚才陈司长讲的,围绕水稻建一个水稻学院,就打破了学科专业的传统的那种中国传统的学科的专业设置的桎梏,按照产业需求、行业需且设置专业,成立了一个发际学院。这个发际学院是没有标杆的,它自己就是标杆,它这个地区的就是中国的,中国的就进入了世界一流的,它创汇,带动了就业,产生的科学培养,人才研究,这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的发展,这个学院在这个方面实现了人无我有,代表了地区,代表了国家。它是属于什么呢,在应用人才培养上我认为是领跑的。我记得我们这类的学校可能都有一种天生的毛病,容易有软骨病,什么意思呢,15年前还是十年前,我去韩国日本访问,看到他们都在做方程式赛车,我的学校也有这样的专业,我回来就跟我们学校讲,你应该好好的学习,咱们让学生业余装汽车、设计,我说学校给予支持。我们学校的领导说太好了,好极了,我们看看全国那个学校做得最好,我们加入这个学会,我说据我了解全国还没做这个事,就是名校也没做这个事,你加入人家干吗,你怎么就不能想想你在国内立一个标杆,咱们成立这个学会,带领其他学校做。他说你跟谁学啊,我说我刚从韩国、日本回来,你看人家怎么做的,你看国外的,解放思想要开放,你不要看中国没有,总在找队伍,做跟跑者从来没有想到我们要做领跑者。所以我们向上看的时候,我们能做标杆的就做标杆,敢于担当做标杆。我们这次成立二级的中德合作的协作会,实际我们移通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是不是。我们集合一批跟中德学校做得好的合作好的学校,来把中德合作的经验总结起来,汇聚起来,为我们联盟的学校转型、改革、培养人才做服务,做支撑,做借鉴,本身就是一件没有的事儿。据我了解,我们国家的学会联盟里面还没有成立这样的合作的东西,这不也是一个创举吗,不也是一个引领吗。所以我们在向上看的时候,我们各个学校不要以学校为单位,应该以行业企业或者说专业,看看各自我们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在国内是领跑还是并跑还是跟跑。如果说我们领跑我们要充满信心的,尤其是注意跟国外交流学习,因为你已经是领跑者了。如果是并跑,就应该想办法甩开对手。如果是跟跑就想办法缩小距离,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标杆,自己是标杆就领跑,自己不是标杆是并跑的要甩开别人形成领跑,总之要找到同类。

再往下就是向下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看我们的后面有哪些学校在向我们逼近。向左看、向右看就是看我们有那些学校比我们强,我们有什么特点,总之就是知己知彼。

接下来就是谈一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做了十多年校长,也做过教务处长,也做过分管过教学的副校长。在我们这个转型期,我们联盟的第一集团已经进入了人才培养的改革,创造了少的经验亮点,供我们联盟的各个学校学习和借鉴。但是任何一个学校自己的东西就好像我刚才说的德国的东西你不能照搬,你也照搬不了,人家有人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就得找我们的。我去了不少应用技术类型的学校,咱们各自的学校都有很多高招,都有很多结合当地的需求培养人才的经验,应该说叫百花齐放。我觉得应用技术类型学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同一个专业可能都有很多培养的方案。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你一个专业培养人才的时候,在发达地区他所学的内容和在欠发达地区所学的内容可能有所差异,否则你培养的人在欠发达地区就做不了。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样性应该是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内涵。我想说就是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时候,我们大家要树立一个牢固的思想,就是一定要努力的探索、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是什么,它和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有共性,但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特性。它的不同在哪儿,我个人感觉就是多样性。第二个,还有它的一个多变性。我不赞成人才培养按照学科,像我这个专业,我念书是力学专业,但是我们应用型人才还能按照这个办法培养吗,不行。刚才讲的这个发际学院,社会的需求的人才在不断的变化,你给他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必须变化,决不能靠这种我这个专业是以不变应万变,积累式的培养,数学、力学都是这样,这个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应用人才培养不能用这个规律,这个规律肯定不行。但是这个规律有一条共性的,就是不敢怎么说你是一个四年制的大学本科教育,这个有一个门槛,这个你要达到,这个不能否定我们的规律。如何做这个呢,核心就是要把握服务,服务谁呢,服务地方、行业、产业、企业,还有我们教育自身。比如说我们现在教育急缺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当急缺的时候怎么办,重新办幼儿专业本科吗,错了,我认为认为可以从现在的本科一二年级甚至三年级当中转出一部分,变成小教和幼教来解决国家的急需的问题,这有什么不可,随着社会的需求,在满足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不变的情况下,拓出一个服务解决我们的人才培养,解决我们人才的就业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所以我们在做改革的时候,我们要看现有的专业哪些是可以直接服务的,第二个我们哪些专业是通过哪些可以转型改造的,比如说我们的黄牌专业,把政教专业音体美专业都做了改革,跟地方的部门、企业合作,产生了新的应用专业,这就是改造。还有就是创办一些新的专业,我觉得我们学校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是非常值得在这儿跟大家说的。我们中国现在是汽车大国,尤其是小轿车,现在是铺天盖地的,我们这个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判断,中国会引来汽车大国,而且这个汽车大国绝对不可能是大货车恐怕是小轿车,这是谁给我们说的,当时我们的部长,我们就拿了钱办了一个什么专业呢,叫做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这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上是前无古人的专业,是我们创办的。这个专业95年创办,学制五年,我们为什么搞五年制,有人上就可以,一句话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的束缚,干我们满足基本本科教育规律下的专业发展,这都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可以保证,在这个前提下改革要试要尝。那么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毕业的时候除了拿到学位还有执业资格证书,现在我们这个专业1:20的求备率。我们成都学院在八年前到我们学校招学生,我一看是成都学院,知道是本科学院,就组织学生报名,结果我们汽车专业一个没招到,学生没有去成都的,为什么?成都是多好城市啊,我就给他们宣传,我说又是本科,又这么好的地方,天府之国,没有一个人去,我说你到本科大学教本科,多好的事,为什么不去?他们宁可去珠三角一个镇的职业学校做教师,也不去哪儿做教师,大家清楚了。他的这种抢手,说明了这种专业的建设确实是比较好的。再有贵阳学院,也要不到学生。第二个专业,大家知道现在数控加工数字加工,就是机床的数字加工我们学校95年就预见到中国会把手摇的加工变成数字加工,那么它的培养的人才在哪里。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校又一次把准了脉搏,把钱投向了数控机状,包括我们德国,德国的五玛吉五轴的加工非常好,所以这样我觉得我们是做得非常有意义的。培养方案的时候你还要做加减法,要去干强枝,一定要以应用为主,不要以学科为主。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生源,我们的师资,我们的需求对象。

最后呢我想说一个就是我们的科研,我们的科学研究我觉得我们应用大学的科研研究要注意一条,一定要把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变化,职业建设和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这两个专业的建设给了我们深刻的例子,我们要研究产业,研究行业,研究职业,我们这类学院还没有这样的体制,还是做的传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究,这个还不够,必须要做职业、产业、行业的科学研究,这条应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